一般雪荷載為我國(除華南地區)膜結構設計控制荷載之一,組合值為0.7、頻遇值為 0.6、準***值系數按雪荷載分區I、II、III分別對應為0.5、0.2、0.0。
雪荷載標準設計值為
sk=μrs0
式中s0----------------基本雪壓(kN/m2);
?μr? ? ―----------------積雪分布系數。
? ? 基本雪壓一般參照規范或者當地氣象記錄資料。規范給出我國部分大中城市地區10年、 50年、100年基本雪壓。一般結構取50年基本雪壓,景觀小品、臨時性建筑、倉儲、不重要膜結構建筑物等,可按10年、30年取值,或適當調整。
另外針對建筑環境、高度、形式等具體情況,可考慮除雪措施,如高壓噴水、高壓噴氣、人工除雪,適當降低基本雪壓值。除雪可降低雪荷載對結構作用,降低結構造價。除雪措施應切實可行,維護管理嚴格,當雪荷載過大時,可確保有效減載,否則不可折減。
? ? 積雪分布系數,一般可參照規范取值。由于膜面不同以往建筑屋面材料,其滑雪臨界角度不同,且與溫度、濕度、膜面等有關。由日本的調查研究表明,一般干燥地區如西北地區、華北地區濕度小、風大、氣溫較低,滑雪臨界角可取21.8。。東北、華東、西南地區,濕度大、風較小、氣溫低,滑雪臨界角可取28。。當膜面坡度大于滑雪臨界坡度后,膜面一般難以積雪,雪荷載很小,不過仍然有必要考慮一定的雪荷載,如0.25-0.5的積雪系數,模擬下雪、積雪及滑雪。正是由于滑雪現象的存在,某些區域可能出現積雪兜雪,如谷線帶1.0m?2.0m低角隅(直徑1?2m)等,雪荷載需特別加大,以及在構造上特殊處理。